摘要
陕西省作为一个种植猕猴桃的大省,大力培育种植猕猴桃是十分重要的。经过近些年的大力发展,种植面积达到四万多公顷以上。陕西省眉县是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猕猴桃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眉县猕猴桃正面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那么如何提高猕猴桃质量、产量以及其竞争力并且让眉县猕猴桃走出去则是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眉县作为中国猕猴桃产业的领头羊,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前列,虽然如此,但是陕西省眉县的猕猴桃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很差,在国际猕猴桃市场上,眉县猕猴桃出口的猕猴桃品质中等偏低,国际上的认可度很低。针对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改善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的对策。以此期望陕西眉县猕猴桃在今后走入国际市场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猕猴桃;竞争力;出口;现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5
1.1研究背景 5
1.2研究目的 5
1.3相关研究现状 5
2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现状概述 7
2.1年产量 7
2.2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7
2.3出口地 8
3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0
3.1眉县猕猴桃发展现状 10
3.1.1种植环境优越 10
3.1.2品种丰富 10
3.1.3价格低廉 10
3.1.4外观饱满 11
3.1.5营养价值高 11
3.2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3.2.1猕猴桃缺乏国际品牌,国际竞争力小 11
3.2.2病虫害频发 12
3.2.3猕猴桃深加工技术落后 12
3.2.4农药残留量大 12
3.2.5冷藏运输技术不完善 12
4促进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的对策 13
4.1打造国际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13
4.2加强病虫害的防止 13
4.3提高产品的深加工 13
4.4合理喷洒农药 13
4.5完善运输冷藏技术 14
5总结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陕西省眉县作为一个盛产猕猴桃的地方,猕猴桃是本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出口量和出口额却很低,和世界其他生产猕猴桃的国家相比竞争力低下,国际认可度很低。国内猕猴桃品种多分布广,但是出口量却很少,产品营销上。
眉县猕猴桃主要是以出口新鲜的猕猴桃果实为主,缺乏市场欢迎的其他的精深加工的产品,没有形成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在种植方面农业化学品使用混乱、用量大、农药残存量很大,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并且在出口外贸检验检疫上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模式落后,猕猴桃出口的产品有道时候会出现土壤夹带以及活虫夹带出口现象等,一部分猕猴桃加工产品,像猕猴桃干和猕猴桃汁等产品,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上要求的水平;植物的检疫风险防控做不到位,海关验放的速度较慢,出口的手续繁杂。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陕西省眉县猕猴桃生产效益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形成以及提升发展,这更不利于猕猴桃的出口。
1.2研究目的
本选题对近年来陕西眉县猕猴桃的现状进行了整理以及分析,分析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反映的信息不准确、信息滞后等问题导致的陕西眉县猕猴桃在出口和竞争力的不足的原因,并且针对陕西眉县出口贸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此推动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3相关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针对猕猴桃出口贸易的研究均发现出了大量成果。段眉会,雷菊霞,刘满红《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探讨》[段眉会,雷菊霞,刘满红.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3):-.]提出:陕西猕猴桃产业长期以来凭借着自身优势从而始终在农产品出口的产品当中占主要地位,在很多因素的一致影响下,陕西猕猴桃出口贸易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那么如何使得陕西猕猴桃在国际上走的更高更远。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发展体系是陕西猕猴桃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张计育,莫正海,*胜男,郭忠仁在《本世纪以来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以及中国猕猴桃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张计育,莫正海,*胜男,郭忠仁.21世纪以来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以及中国猕猴桃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30(23):48-55.]提出,我国自从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员之后可以实现最惠国的待遇,但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也可以对我国大量的农产品设置各方面的贸易壁垒,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实际出口以及发展。而其中相应的制约因素存在,主要可以体现在农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运输冷藏技术相对于落后发达国家,并且随着现在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的猕猴桃价格优势也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
2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现状概述
2.1年产量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和生产国家,据陕西省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猕猴桃年产量占据世界总量的40%以上。而陕西眉县作为中国猕猴桃生产的大省每年的产量占国内总量的45%。目前陕西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超过新西兰。居于全球第一。而眉县全县猕猴桃总面积已经达到30.1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48.5万吨,农民户均3.5亩,人均接近1.15亩,产值突破19亿元人民币,农民人均产业收入将达到元[中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