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金山ldquo板扎rd

眼下,上海地区的猕猴桃均已采收,在金山区廊下镇有一处猕猴桃直销门市部,摆放着各种风味的猕猴桃:有翠绿色果肉的“徐香”、“金魁”,有*肉红心的“红阳”,还有绿色果肉的“翠玉”、“魁绿”……形状大小各异,果皮颜色也各有不同,包装盒上统一印着“板扎”商标。

“我儿子在这里买了两盒猕猴桃,单位同事都说好吃,很鲜甜,要我再给他订购60盒。”一位50岁开外的客户说。门店工作人员介绍说,门市部销售的这些猕猴桃都是国内优良品种,比较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据悉,这个直销门市部销售的各种猕猴桃是由上海怡神园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廊下种植基地种植的。该合作社在吕巷镇马新村还种有亩猕猴桃,在龙跃村种植了10亩,此外,在陕西省眉县园艺站苗圃还种植了65亩,共计猕猴桃种植面积亩,是目前本市郊区最大的猕猴桃种植户。

据合作社理事长*金辉介绍,今年猕猴桃总产量达50万斤。“现在吃猕猴桃的人越来越多,按照不同的品种和质量标准,每斤从22元、18元、16元、12元、8元、6元不等,预计今年销售产值将超过万元。”

非适生区也能种好猕猴桃

据介绍,猕猴桃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品种多,风味独特,还具有耐储存特点,可实现全年供应。然而,过去许多专家认为,种植猕猴桃需要在海拔—米的地势,极端最高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下,土层还要比较深厚。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就属于“非适生区”,又称猕猴桃“逆境区”。由此,专家判定像上海这样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区,就不属于猕猴桃的“适生区”。*金辉在20多年的猕猴桃种植过程中,一开始的10年内多次失败,然而他一直没有放弃试验,最终取得成功。他掌握了猕猴桃的生长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在逆境条件下猕猴桃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唱响了“板扎”猕猴桃品牌。上海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金辉的专著——《猕猴桃技术与经营攻略》,*金辉由此成为了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人和上海市林果乡土专家。

改平地栽培为垄式栽培

何谓“板扎”?板扎是金山的方言,是对认真做事并做成事的人的一种评价和称赞。*金辉把猕猴桃商标定为“板扎”二字,表达了他想要把猕猴桃产业做成“好到难以挑剔”的品牌。

早在年,*金辉就从上海市农科院引进棵猕猴桃进行试种,年结出了果子。尽管当时本地人不怎么喜欢这种带有酸味的水果,可那时候也能卖到5元一斤。没想到,后来果树陆续死掉了近一半。为了弄清原因,*金辉经常去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园林研究所向专家请教。“上海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栽种猕猴桃,你就是‘不信’。”看到*金辉执着的样子,专家们既无奈又感动,耐心指导他如何在改良土壤上下功夫。

年,*金辉创办了怡神园种植基地,又种下了30亩“徐香”和“魁蜜”两个品种的猕猴桃。其中有4亩低洼田,于是,*金辉组织劳力堆土起垄,施上有机肥,到年结果时,亩产猕猴桃达到了0多斤,那种酸涩的味道也基本没有了。这一年,*金辉卖了个好价钱,亩产值达到了3万多元,这样的好收成延续了好多年。于是,*金辉经常外出考察取经,研读有关技术方面的书籍,用书中的知识来指导种植,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实践。他针对本地粘土不通透的情况,把原来平地种植全部改成垄式栽培,在堆土起垄时,把表土堆在垄上,并进行宽行密植,每亩种植猕猴桃棵,这样有利于松土、除草和整枝、采摘。

开展生态种植试验

改良土壤,离不开重施有机肥。原来,每亩猕猴桃在秋季施1吨有机肥,不但数量不足,而且肥效最多只有半年。于是,*金辉与有关奶牛场、养猪场联系,自己掏钱购买有机肥,每亩再施肥3吨。*金辉还在吕巷镇马新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内建设了80亩生态园,进行了种养结合、沟系配套,还建造肥水喷灌设施,在猕猴桃生长旺季,每天喷肥水10分钟,形成了种植“小气候”,从而使树体生长量增加10%。同时,形成了双层棚架模式,上层遮阴,下层结果。现在,他种的猕猴桃基本上不用化肥,全部由有机肥来“当家”,防病施用的都是生物农药和优质高效农药,而且用药量比面上减少60%左右,这样生长出来的猕猴桃味道不但鲜甜,而且清纯。

控制产量推迟采收

为了单纯追求亩产量,有人过度密植,有人留果过多,从而影响猕猴桃品质和商品性,反而造成收益减少。经过多年的种植对比试验,*金辉种植的“红阳”、“徐香”、“金魁”三大早、中、晚猕猴桃亩产量分别控制在1斤、斤、斤左右。采收时他要比面上推迟20天左右,让其充分成熟,更不为抢占市场而提早采收。一位来自“金魁”猕猴桃产地的同行吃了“板扎”猕猴桃后,对*金辉说,“你种的猕猴桃,口感就是不一样。”

近年来,*金辉还带动和指导松江、崇明、浦东本地果农,浙江、安徽等外地农户一起种植猕猴桃,辐射范围达到了多亩。

更多“三农”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rlezx.com/afhgx/4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