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阿根(浙江)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而让桃花源扬名天下。但究竟位于何地,作者没有点明,便引得世代猜测,有人说湖北,有人说湖南,也有说重庆的,江西的,又说是浙江的,众说不一,连专家学者也无定论。我们去的桃花源在杭州萧山浦阳镇的小湖孙村那里。“烟雨桃源”是萧山新十景之一。据传,早在隋唐时代,人们在这里发现一处颇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于是有了桃源这一称呼,有了人们生息繁衍的一处风水宝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这里便设置了桃源乡。新中国成立后沿袭桃源地名,或称桃源乡或桃源公社,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撤区并乡,将桃源、径游、浦阳合并为浦阳镇。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儿子驾车让我们前去游览浦阳桃花源景区。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金灿灿的阳光把大地涂抹得五彩缤纷。这个桃花源竟是如此的美丽,青山延绵,绿水粼粼,曲径通幽,满目苍翠。千年古樟遮天盖地,百亩桃林争妍斗艳。溪水叮咚,声声撩拨着我心灵的琴弦。这里分明是一幅淡淡浓浓的水墨画,尽情地展示在我的眼前,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山圣境之中。汽车盘旋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透过车窗玻璃向外看,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远处是飘飘忽忽的山岚。清风阵阵扑面而来,那久违了的甘甜醇厚的气息令人兴奋。泊好车子,缓缓踏步,沿着山岗小路拾级而上,穿过十里花果长廊,眺望远山近水,南部丘陵风貌尽收眼底。累了,在茶亭里小坐,品味桃花泉水沏泡的明前茶,那清香的滋味,让人生津润喉,回味无穷。小湖孙村人大多姓孙,来自富阳龙门古镇的孙氏家族,系三国时孙权的后裔。孙氏家庙,朱栏玉雕,画龙刻凤,气度不凡。登上吴王阁,我的耳畔,仿佛响着诸葛亮舌战群儒,慷慨激昂的言辞,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眼前晃动着刘备东吴招亲的人影,孙尚香流着眼泪用水酒遥祭自己夫君的模样。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刘皇叔桃园三结义,孙权东吴称大帝,不由我想起杨慎所写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春风秋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往事成了过眼云烟,留下的历史,让后人们去细细品味。而我只羡慕孙权的后人,居然找到这么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安居乐业的日子。到桃花源,得好好观赏一下余湖里的桃花水母。小小余湖,按现在的面积,称其湖似乎过于夸张,只是山脚下一个水塘而已。不过到了桃花源度假村,自然要寻觅桃花水母。余湖名不经传,貌不出众,在年5月,人们发现水中活跃着桃花状的小精灵,此消息最早见于媒体的是萧山日报记者傅宇飞所写。经专家考证,确是濒临灭绝的水中国宝、有亿万年历史的活化石,名曰“桃花水母”。它只能出现在生态环境极佳,绝无污染的水质之中,足见桃花源不失为一方净土。说我们运气好一点不假。因为天气晴好,因为桃花盛开,只见乳白色的指姆大小的桃花水母,无头无尾,晶莹剔透,软如绸缎,薄似蝉翼,一张一合,悠闲自得地在水中飘荡,犹如一群仙女翩翩起舞,舞姿是那么的优美。老伴说水母像一把把绸伞,女儿说水母像一朵朵桃花。我说若不是形若桃花,又怎能称它为桃花水母?一阵风吹来,飘下几片落叶,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也许惊动了这些小精灵,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免让人觉得遗憾。据说这桃花水母出没无常,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来去毫无定规,全凭它们的兴趣。度假村的孙经理说,它们现身的时间很短,所以观赏的机会不多,好在今天你们到的时候,巧遇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才让你们一饱了眼福。宁静的深山幽谷之中,在萧山南片的浦阳江畔,竟有这么一个好山好水的世外桃源,这是萧山人的福气,此番踏访,实属此生有幸矣!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