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草长莺飞。被春风唤醒的桃花,姹紫嫣红,热情招呼八方来客。我们随着人流走进盛产“穆阳水蜜桃”的福安苏堤村。
狮子岩上向右侧俯瞰苏堤村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苏堤却是春江水暖桃先知。漫山遍野的桃花,绽开笑脸,率先向人们报春。桃花开了,春天来了!
苏堤春晓,景物清丽。村后的狮子岩山峰,竹林嫩*,草木青葱,如一头巨狮屹立村后,为苏堤遮风挡雨。村前的穆阳溪徐徐流淌,清波如蓝,两岸柳丝拂堤,古木蓊郁,花草吐芳。山上的梯层茶园竞相绽绿,满眼翠色。
苏堤茶园
福安的苏堤春晓,桃红柳绿,水碧草青,还有茶园嫩绿,新茶飘香,可赏可感可闻可品,别具特色。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个隋代就肇基立村的古村落,在这方山水的哺育下,如今已发展成拥有数十个姓氏上万人口的福安第一大村。
悠悠穆水
千余年的历史,给苏堤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穆阳溪滋养了苏堤,也给苏堤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如今犹在的古码头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闽东一处重要的水产山货交通要地,下游赛岐等地运来的货物由这里转运至周宁、寿宁、屏南、*和一带,上游的货物也由此转送下游。物资集散,聚集着人气,带来了商业的兴旺。千米长街,商铺林立,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商贸的发展,又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当年村里建起了不少豪华的宅院,如今还比较完好地保留着20来座明清时期恢宏壮观的古建筑。
古建筑
当然,最令苏堤人自豪的是这片沃土求知好学蔚然成风。知识的滋养,从这里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南宋时苏堤少年*梦攸面对狮子岩咏诗明志:“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若问破天荒,还吾霹雳手!”果然不负题诗之志,梦攸十三岁中武举,后中进士,先后任皇宫教授、静江府通判、衡州府知府等职。由于居官公明正直,百姓赠诗赞其“全凭仁德抚黎民”,留下好名声。
*烽少将
抗日将领*烽也是苏堤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烽投笔从戎,身经百战。曾任沙家浜伤病员连副连长。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讲述的就是这个连队的故事。解放后*烽任福州*区空**治部主任,少将*衔。
五显宫
苏堤五显宫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苏堤立村的见证者。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五显宫,红墙大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供奉着五显大帝。宫门口一株榕树更古老。春雨初霁,古榕一派浓绿,尤显郁郁葱葱,虽历经多年,仍枝繁叶茂。榕树高23.6米,树冠直径52米,遮阴面积达平方米,为全省罕见古榕。据说是先有古榕,后才在其后建宫的。华盖绿荫,古宫雄殿,彼此庇护,相得益彰。
五显大帝
地灵人杰的苏堤,物产也丰富。这里的线面、水蜜桃远近闻名,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春早人勤,村里空坪上到处是晾晒的线面,如丝般柔软白皑皑的线面挂满地头巷尾,远看犹如冬雪在阳光下闪着银辉。苏堤制作线面已有多年历史了,手艺代代相传,成为家家户户的功夫活。
线面、桃花、村落
苏堤的“穆阳水蜜桃”,虽然只有近百年历史,但因其肉质柔软、多汁香甜、风味独特,很受欢迎。穆阳水蜜桃的原产地,就在苏堤村前的葛兰坂这片沙洲小岛上。上世纪20年代,留学归来的穆阳人缪怀琛利用本地白蒲桃作母本进行嫁接,先在葛兰坂试种,培育成功后,逐步推开。由于“接蜜桃”与福安方言“水蜜桃”发音相近,故“水蜜桃”就叫开了。我们来到葛兰坂时,但见桃花盛开,游人如织,“出门俱是看花人”。这个四面临水的“桃花岛”,春可赏花,夏可品桃,已然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点。
桃花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把苏堤装点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待到夏来,桃树结果,不言也下自成蹊。
来源:福建日报,特此致谢。
投稿邮箱:fuanh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