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丨阳长内谦

熏风习习孩童语,桑葚*梅与竹席

立夏又称「春尽日」,是八大重要节气之一。就气候特点而言,立夏开始就正式进入雨季了。

养长、盛外、虚内

天地气交而万物繁华于外,竹杖芒鞋轻胜马,少年仗剑天涯的劲头就是立夏。

天地阳气促使人体气血荣外,内自然虚空,这样的虚空并不是一种不足,是因为积极奋进而不停留的状态,它是动态的,像一种无私的奉献。

夏季是植物繁茂生长的季节,充足的日照和丰沛的雨量,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农作物也进入茁壮生长的阶段。

北斗七星的勺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年,每转动15°为一个节气,一年共有24个节气。当北斗七星勺柄转到45°(即太阳*经45°),就到立夏了,这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候

蝼蝈鸣

二候

蚯蚓出

三候

王瓜生

高濂在《遵生八笺》里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夏天到了,万物一起显露出它们美丽的模样。

养长、盛外、虚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经历过「春生」阶段阳气的一步步萌发,进入到「夏长」阶段,身体内的阳气逐渐向外扩张至体表,虽然外盛和内虚都是养长的正常步骤,但这样一个欢快明亮、特色鲜明的季节,难免会因为盛虚的程度过大造成人体有暂时的不舒服,特别是素体有不适的人群,比如心血管疾病。

立夏开始我们又要保护养长,又要保护身体在养长的过程当中不要太过不适。

侍弄花草

心通夏气宜护心阳

在户外侍弄花草是夏季最合适的养生活动了。既可以晒太阳补阳气,接触了大自然接了地气。最安抚心神的事情,绝对是看着亲自照料花花草草在夏季蓬勃向上。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以及全身的水液、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心与夏气相通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

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在夏季养心养长,是一年里的最佳时期。

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长养头窍阳气外用最好的中药之一非精油莫属了,它纯度高、易透过皮肤,且芳香醒神效力佳,适合夏季外达通透的自然规律。夏季适合的精油种类也很多,天竺葵、柠檬、薄荷等精油都很夏天。使用方法:1.整个后脑勺和颈部大范围涂抹精油,方法很简单,十个指头蘸取精油梳头。可重点按百会穴。

百会穴

2.精油按揉风池穴和翳风穴,督脉从风池穴入脑,脑部供血的椎动脉体表投影离翳风穴很近。

翳风

3.在前面的颈部,平常手法做不到也不适合扎针,可以多涂一些,涂在下颌角的垂线和脖子的中段线(平齐喉结下缘)焦点处,以及颈窝处。

双侧的颈动脉三角的外侧缘和锁骨上三角的边界(两个画红圈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用力可以轻柔些。

都说夏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是治疗疾病的好时候。夏季逐渐打开了人体最大的排*器官:皮肤。脑血管疾病看似是在脑部,事实上它与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的循环系统息息相关,特别是血液循环系统。皮肤和血液循环可以说是一组好搭档了,调节体温,新陈代谢都靠他俩互相搭配。所以在初夏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比如说脑梗死来说,除了整体的调理,更可以通过来激发局部经络精气,通畅气血,从而达到疾病恢复或预防梗塞继续发生的功效。

脑部的血管主要来源于两处:

1.颈部的颈内动脉

2.项部的椎动脉

它俩走行过程中发出很多分支,在大脑中相互吻合,就像任督二脉在头面相交于龈交穴投影位置。局部的治疗就从这两大供脑动脉入手,高血压、血管斑块、脑梗塞、肩颈疾病、咽喉不适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内经图》局部

夜卧早起

《*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进入立夏后,人们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多感受太阳,避开最暑热的时候,多参加户外活动。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适宜“晚睡”、“早起”,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

运动与饮水平衡

立夏前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早晚温差大,人们容易得病。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每次几十分钟。

除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改变,应该注重适量运动,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运动出汗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不能在运动完大汗情况下喝冰饮、洗冷水澡等,这样会阻碍新陈代谢。

导引养生:

陈抟老祖二十四节气坐功图

动作说明:

1、预备式:平坐,左腿担于右膝,双目平视,呼吸自然。

2、双手抱左膝,屈肘将膝头拉向胸前,膝头贴胸时转头向左顾。略停。然后松膝归位同时头转正。如此往复。

3、换双手抱右膝,将膝头拉向胸前,膝头贴胸时转头向右盼。略停。然后松膝归位同时头转正。如此往复。

4、收式:双手放松置于双膝,垂腿平坐,自然呼吸。

5、作为日常保健,可不拘泥于上述练习时间。

动作要点:抱膝贴胸时背部直立,不可弯,动作时自然呼吸不可憋气。

消夏青梅:

《本草求真》曾言:

青梅酸主收。

故治皆主酸收之病。

如本经所言除热烦满。

安心止肢体痛是已。

然惟藏久则佳。

青梅成熟于4-5月正值雨季,这时的气象以梅命名——梅雨,可见青梅在此物候之重要,亦可见青梅于古代应用之广泛。梅子生吃者少,多要经过腌制,正是梅子腌制的时候了。高温蒸热,人容易烦满不思饮食,就像盛夏日头盼望一场雨。

俗话说“梅子除三*”

这里所说的“三*”是指食物中的*、血液中的*和水中的*。梅子涩肠,又能杀虫,防治腹泻、蛔虫、食物中*有一套。

外出旅行的日本人会随身携带梅干(梅子用盐腌制而成),把它作为常备药,他们认为在预防痢疾和治疗腹泻方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梅干。至今传统日本人还是主要靠梅子来预防肠道疾病。

在日本,人参都无法和梅子相比:

在梅子的多种功能中,首屈一指的是它有助于缓解疲劳。身体会分泌一种让人感觉疲劳的物质——乳酸,而梅子能将其分解并排出体外。也就是说,长期食用梅子能抗疲劳,还有助于防止体质变酸性。

酸味入肝,中医认为肝除了藏血,还维持着全身血的调配。适量酸味能敛肝气清肝火。

古人器重梅子先于梅花:醋还没被发明时,梅子和盐一样重要,不然古人就做不出来美味的羹汤了。

曹山的梅子酵素正在腌制。

养生-饮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

天气转热后,人体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入心,补气补血。

红枣:现代营养研究表明红枣含有的环 腺,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强,这样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随之增加,加速新陈代谢!同时改善心肌营养,对于保养心脏十分有益。

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能增强人的体力和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尤其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胡萝卜: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

樱桃:是目前被所有营养组织公认的具有超强“祛除人体*素及不洁体液”的水果!樱桃含铁量很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提高人体免疫力。

红豆:夏日多吃红豆,可缓解夏天出现的口渴烦躁等症,尤其是在正午时分,是“心火”最旺之时,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因此这个阶段,避免心火过亢,食用红豆最适宜不过了。

鸡蛋

立夏一过,天就要热起来了,许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在热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乏力的感觉,食欲减退、明明该长个子的时间,他却逐渐消瘦,这就是:疰夏啦。

疰夏其实就是炎炎夏日对身体的过度消耗。

所以,从立夏这天起,古俗就要吃一种“立夏蛋”,来保养气血,安全度过夏天。

核桃壳6-8个、茶叶10g、八角2g、桂皮3g、姜3片、鸡蛋6个、盐、生抽适量

1、核桃壳只用外壳和分心木部分,和除鸡蛋之外的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泡15分钟。

2、开始煮卤汁: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20分钟,汤汁浓郁。

3、此时放入洗干净的鸡蛋,加盐、生抽一起煮约15分钟,至鸡蛋熟透。

4、用勺子轻轻将鸡蛋敲破一点裂缝,再煮20分钟,关火。

5、先别急着吃,泡半天更好入味哦。

核桃分心木,它就是吃核桃的时候,在两瓣核桃仁之间那一片薄薄的,状如蝴蝶的木质东西。

《本草再新》里载:分心木健脾固肾,可以固涩肾精,还可以活血、补血。而且由于它性质平和、无*,可以日常煮水、泡水喝,非常简单。

核桃壳有收敛的作用,可固肾,敛胃气。

鸡蛋原本就是轻补气的,它经常和各种食材药材搭配,比如活血化瘀治痛经的益母草炖蛋;补气血的红枣当归炖蛋,等等。

今天这个好吃的立夏蛋,则是为解决“疰夏”困扰的:健脾固肾的配方。

而且加了茶叶升清降浊,加了桂皮温阳,最适合夏天外热内寒、有气无力、又没食欲的人啦。

我们在这儿

义诊地点:抚州市宜*县凤岗镇曹山文创街区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rlezx.com/afhzp/29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