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都传统饮食习俗”
于年11月
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年3月
沙溪镇荣获
“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称号
隆都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但它丰富多彩,既有珠三角传统的饮食文化的特色,又有隆都民间独特的风味,是隆都人的智慧、精神、风俗、文明融汇而成的文化结晶。
隆都传统饮食习俗在民间代代相传,隆都人利用自家种养的五谷、蔬果、牲畜等食材资源,制成独具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传统饮食,如“隆都九大簋”源远流长,“隆都芦兜粽”文化内涵丰富,“龙瑞粥城”的粥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沙溪扣肉更是名传遐迩,与炆洋鸭、白切鸡一起称为“三件宝”……
△每年农历年底,沙溪镇家家户户炊年糕
时至今日,沙溪、大涌仍然保留传统的隆都饮食习俗,过年炊年糕压岁,农历七月十四包芦兜粽,年末开始制作三稔包……海外乡亲、华侨对隆都传统饮食习俗更是赞誉有加,并将此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习俗带到了港澳、东南亚、美加等地。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寻味
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
“隆都传统饮食习俗”
隆都九大簋
家传户晓的隆都九大簋,是沙溪传统宴席上最丰盛的菜式。九大簋即由九道菜肴组成,寓意“九子登科”“长长久久”。沙溪扣肉肥而不腻,霸王鸭包罗万有,白切鸡皮脆肉滑……每个菜式都会因地因时因势制宜,菜品有所调整。?
隆都芦兜粽?
“分粽不用刀,包扎用水草,一份有蛋*,一份有猪肉,人人皆有馅,美味又可口”。隆都芦兜粽,不仅入选广东传统小吃,还跟随《味道中山》登上CCTV,上榜《舌尖上的中国》,向全国人民展现沙溪饮食文化。时光荏苒,人们对芦兜粽的热忱却有增无减,成为群文活动、非遗展示、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文化瑰宝。栾樨饼
取名于其主要原料,一种叫做栾樨的菊科植物的叶子,具有散瘀、驱秽、健脾、和胃、祛积的功效。旧时农历四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自制栾樨饼,祭祖后供家人品尝。其味甘甜软糯,清香沁人,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佳节小吃,如今已登上各大茶楼餐馆的大雅之堂,深受广大食客青睐。金钱圈
承载着多少沙溪人的美好祝愿,是过年过节重要的传统美食。因其形状酷似古代铜钱,寓意财源滚滚,吉祥如意,加上香脆可口,味道一流,一直以来深受大众喜爱。这枚“大铜钱”,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虽没有机械化生产便捷,却保留了“家”的感觉,在家人团聚的喜庆时节,以温暖、熟悉的味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三稔包
极具沙溪传统特色的一种小吃。“三稔”是果名,即五敛子,俗称杨桃(阳桃、羊桃)。杨桃有酸、甜两种,三稔包用的是酸杨桃。每当春节前后,沙溪人都会用自己独特制作的三稔包馈赠亲朋好友。其味道甜酸甘辣,开胃消滞,男女老少咸宜。时至今日,三稔包已成为茶余饭后、游客手信、侨胞邮购、送礼必备的“佳果”。隆都年糕、田艾包、煎堆、木薯煎堆、冰凌糖水、粥品……沙溪有着数不胜数的美食。“吃在中山,源在沙溪”的美誉早已深入民心,这是沙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交相辉映的文化结晶。
在哪里可以品尝到隆都传统饮食?
1、隆都九大簋:
荔苑隆都菜馆、沙溪镇福田酒楼、高佬海鲜酒楼、圣狮雅乐居私房菜、雀鸟轩海鲜渔村、奇香海鲜酒楼、柏林国宴酒楼等
2、沙溪芦兜粽:
荔苑隆都菜馆、圣狮雅乐居私房菜、象角陈记等
3、沙溪传统粉果:
荔苑隆都菜馆、象角群记粥店、象角宁宁记食店、圣狮雅乐居私房菜、圣狮孖仔记、港园方便囍点等
4、沙溪传统小吃:
荔苑隆都菜馆、象角群记粥店、塔园冰凌食店、圣狮雅乐居私房菜、圣狮华记食店、圣狮肥婆粥品店、圣狮竹记粥品店、圣狮*国饭店、龙头环明记食店、龙头环伦记食店、龙瑞紫轩甜品店、云汉亿明早餐店等
5、沙溪传统粥品:
龙瑞夜夜粥店、龙瑞日日粥店、龙瑞新日粥店、圣狮肥婆粥品店、圣狮竹记粥品店、象角群记、隆都路得兴粥店、隆都路兴昌粥店、涌头良记粥店、涌边恒记鲫鱼粥店、豪吐明火鲫鱼粥店等
沙溪发布编辑部
编辑:卢思婷
统筹:张炜复审:林晓颖终审:李海龙信息来源:沙溪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