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旗村之ldquo鸡鸣三县rd

走进红旗村之“鸡鸣三县”的仙寓山

◎叶永丰

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是我挂职扶贫之村,亦是镶嵌在精彩箬坑西北角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想用拙笔把她介绍给读者诸君,使更多的朋友来此探秘古道长城、戏水七彩玉谷、品尝山野珍馐、体验高山民宿。

——题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寓山,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原本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后因有“仙”寓之,名气渐渐大起来,进而名扬天下,为世人所向往,引来八方宾朋。

仙寓山,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寓所所在之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此望“名”生义的理解,也是解释得通的。其实,据红旗村的民间流传,仙寓山一名的得来,源自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传说,在仙寓山的西北角有个唐家村,村中有位俊秀的女子叫唐仙枝,为人正直善良,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许给李家村的李公子,临近婚期,李公子却暴病身亡;后嫁到考坑村,不到两月,老公又溺水而亡。算命先生给她算命,说她“命中带有七条麻布裙”,是个克夫的命,要给七个老公披麻戴孝。单纯、善良的唐仙枝信以为真,不愿再连累无辜之人,造成他人家庭悲剧,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大的痛楚。于是,她毅然决定终身不嫁,远走他乡。次日跪别父母后,她骑着马,带着干粮和一斗粟米,躲到榉根岭的岩洞里,孤寡一生,老死与父母不相往来。后来村人在此洞找到了女人的长发、梳子和一具马骨残骸,据此认定为唐仙枝藏居之处。为纪念为人善良、替人着想的唐仙枝,村人便将此山命名为仙寓山,意即唐仙枝寓居之山。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的,有一定的可信度,信不信随你,反正我是信了。

仙寓山,位于安徽省祁门、石台与东至三县交界处,俗有“一脚踏三县”或“鸡鸣三县”之说,是*山的西脉。仙寓山主峰海拔米,为皖南第四高峰,有着皖南山水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点。崔剑明先生在《仙寓山》一诗中吟道:“东流至德的芳名/还有菊江澎湃的波涛/让我行走,也让我遐想/望双塔的沧桑/才知秀峰和自然的意义//也许,是陶公的诗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让我感叹山水的篇章/仙寓山也在你的方向//那儿有排排的新村/那儿有瀑水的风景/那儿还有青绿的原野//如若有一种山水可以珍藏/仙寓山定是心灵娇妍的方向/让你行走,也让你遐想/世外桃源的幸福模样/在这里会有诗情画意的感叹”。诗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和发自肺腑的赞叹,身临其境,才体悟到的确如此。在仙寓山上行走游览,无论是在石台地界上,还是在东至境内,抑或是在祁门区域间;无论是自然胜境,还是人文景观,抑或是地域小吃,都会赏心悦目,都会心旷神怡,都“会有诗情画意的感叹”。且不说保存完好的安徽省级保护文物——“榉根关”,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似乎还能隐隐听到太平*与湘勇搏击厮杀的声音,似有时空的穿越感;也不必说七上八下的榉根岭古道(徽饶通衢),可与大洪岭古道(徽池古道)一决高下,石阶几近完整无损,曲径通幽,杜鹃争艳,令人向往;单说那四千多米长的七彩玉谷(仙寓峡谷),就会叹为观止:峡谷中堆积着红、白、青、蓝、*、黑、灰等诸多颜色的石头,极易使人联想到女娲补天所用的“五彩石”,是否也是取自这里?这些彩石被山泉水滋润着、冲击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波荡漾,色彩斑斓,千柔百态,整个河谷恰似一条玉带,悬挂在仙寓山上,顺着河流逶迤而下,堪称世界一绝。

仙寓山绝非七彩玉谷“一绝”,更绝的是取自仙寓山茶树而人工培育出来的特早生茶苗,可谓空前绝后,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绝无其它特早生茶苗可替代。

茶圣陆羽说:“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箬坑乡原本就是祁红原料的核心产区之一,所产祁红区域特点显著: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被称为“祁门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红旗村茶农倪炽农可谓是个有心人,他经多年细心观察,发现仙寓山上自己的茶棵地有棵茶树每年发新芽要比其它茶树早十多天,他觉得商机无限,潜利巨大,便下决心培育早生茶苗。在省茶科所及县科委、农业局等部门的殷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倪炽农采用无性繁殖技术,扦插成苗,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培育出优良茶树品种,因选苗于仙寓山,故取名为“仙寓早”。无数实践证明,仙寓早确实比其他茶树出新茶要早上十五天到二十天。早摘早得利,仙寓早也就被茶农们誉为“致富茶”。后来,聪明的红旗村吴玉清等茶农,在仙寓早茶苗试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年精心的选育,终于培育出一种比仙寓早更优质的无性系特早生良种茶苗——“红旗一号”。这个茶叶品系的抗寒性比较强,能抵挡住倒春寒或冷冻雪天气,萌芽早,一家先绿半个多月,超早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且产量又高,成为茶农争先抢购的首选品种,远销多个省份,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但东至、石台两县,尽占“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地利人和,使两县茶农更多地分享了祁门茶农开放创新、科技致富的红利,真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红旗一号送真情;鸡鸣三县邻里睦,只因仙寓一线牵。此外,仙寓山是个宝山福地,原生态孕育出的灵芝、阳桃(猕猴桃)、毛栗子、毛竹笋、三石(石耳、石鸡、石斑子)等野味十足,还有农户在野外放养的蜂蜜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地里种的,都是绿色环保、毫无污染的山珍河鲜,只要一尝,便回味无穷,念念不忘,怎不叫人流连忘返而不知归期?

仙寓峰,高达千米之上,鹤立于群峰之中,气势雄伟。站立仙寓峰,人在山峰之上,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而一脚踏三县那不一般的感觉,则会望景生情,浮想联翩。仙寓峰对面有个山尖,名叫“望江尖”。据说,在晴空万里、天气透明的日子里,站在该山尖上,能看见二百里之外的长江,就像条*丝带飘荡在远方,这便是“望江尖”的由来。本是个意境悠远的名字,后人偏要把它改叫“望仙尖”,大概是想望子成仙吧。但几百年来残酷的现实使这里的山民心里清楚得很,“仙”是百分之百地成不了的,而吸足了仙寓山之“仙气”,却能洗肺润肺,健身强体,成为长寿达人,则是不争的事实。据年2月中科大对仙寓山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这里的土壤每克平均含富硒4.4微克,比一般地区要高出5~10倍,覆盖面积达公顷,这么大面积的富硒区域,为全国所罕见。所以,散居在仙寓山的各村落难以找到患癌者、肥胖者,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这里所产的大米叫“富硒米”,所产的茶叶叫“富硒茶”,即在此区域内所生产的农副产品都可以贴上富硒的标签,如此众多的富硒产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视其为“座上宾”。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不惜高价抢购,屡次沓来,不厌其烦,石台县如此,祁门县也是如此;箬坑村的低岭如此,红旗村的冯家顶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如此高频率的折腾,不远数千里,甚至万里,趋之若鹜,不辞辛苦,一言以蔽之,除了观光,更多的则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已。生命诚可贵,知道如何珍惜生命之人则更可贵。

行文至此,我弄明白了一个问题:所谓“仙”者,长寿也;而所谓仙寓山者,则为健康长寿是也。既来之,则易生乐不思蜀之念者也!(图片来自网络)

快闪

《祝福祖国》欣赏

祁门文旅体资讯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rlezx.com/afhhy/31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