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果蔬不要专挑软柿子捏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有一个小院落,叫“丹柿小院”,是老舍先生的故居,也是今天的老舍纪念馆。

老舍纪念馆

“丹柿”是老舍夫人取的,院子里两棵柿树是老舍先生亲手种的。所以柿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怀?

老北京的蜜罐儿

同为北京土著,我非常能理解老舍先生对柿子的爱。我们写文章总喜欢用“桑梓”来指代家乡,但对北京人来说,这个词换成“柿枣”更合适。

北京也有很多“桑柳榆槐大叶杨”,但这些都不能用于居住环境。清代的王府还特别规定,能种进院子的只有枣树、柿树、核桃等几种。《酉阳杂俎》说,柿树有七绝:“一多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观,六佳食可啖,七落叶肥大”,算得上极佳的庭院树种了。

“柿子映雪”

图片来自:全景网

北京是个穷地方,柿子是难得的美味水果。倒退一百年,听到街上卖柿子的吆喝,你恐怕就忍不住买上几个——“咧!南瓜大的咧,不涩的咧,涩咧还管换的咧!”一句话五个“咧”,却一个柿子都没有。这样有深度的吆喝恐怕天下没二份儿了。

老北京人形容柿子叫“蜜罐儿”,足见其喜爱。相传,老北京摘柿子有规矩,只摘树上中低位置的柿子,高处的不摘——那是给鸟儿留的口粮。

过去虽然没有“生态意识”这个词,但老百姓懂得生生之道,人和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图片来自:全景网

等到过年开春,柿子早就没了,柿饼儿就成了最受欢迎的美食。老人拿它下酒,小孩拿它解馋,年轻气壮的肚子饿了就拿柿饼儿当点心。甚至在旧社会,柿饼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储备粮”,逢上灾年,它就是救荒的“铁杆庄稼”。你应该注意过,柿饼上总有一层白霜,知道那是什么吗?我们之前专门介绍过,你可以复习一下(我要复习)。

柿饼

图片来自:rf.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erlezx.com/afhzp/236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