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
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44名。此诗朴实而生动,以写实性的构图,构造了江南茶园的美妙胜景。虽无绝世文采,亦无惊世茶道,却也因为朴实生动、素朴易懂而传诵千秋。其中,诗里也体现了作者这位老茶客“漫步茶园江南春,喜摘新芽急试茶”的欣喜之情,其心生欢喜之意扑面而来。
大意如下:农历二月,谷雨季节。春风正暖,山上人家。半坡上的茶园,已是满眼翠绿,夜晚的云雾使得茶芽充满生机。蕴含着春天味道的茶啊,最是醒酒和解渴。令人倍感珍惜的茶啊,现场摘取一些茶芽就迅速地拿去蒸焙试茶。
此诗真正的微妙之处,在于诗外。摘录关键词如下:唐朝、宰相、江南、阳羡、茶园、春茶、旋摘煎等等。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此时,《茶经》已风行大唐,煎茶法蔚为主流茶法,饮茶已经是文人和朝廷都追捧的高雅之道。陆希声出身官宦书香世家,更是出自吴县(今苏州市),自小倍受文化与茶事的熏陶。是以,身为大唐宰相,也是精于茶事,甚以为喜。
而江南地区的阳羡,蜚声大唐,更是唐代贡茶区之一。陆希声春临茶园,不胜欣喜,于是也好好地尝试了一下茶圣陆羽当年的野外煎茶法。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早就向大家介绍了野外试新茶的玩法。《茶经》九之略:“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
从文中可见,在野外试新茶时,直接摘取茶芽,然后蒸茶、捣茶、焙干,就可以开始煎茶了。这就是针对野外环境的简易煎茶法了,至于二十四器、煎茶法都可以简化了。甚至于,连野外饮茶的环境,茶圣都帮你想好了——“松间石上,瞰泉临涧”。
注:真会玩!
《茗坡茶诗趣解》
农历二月春风闲,山上人家谷雨天。
尝闻夜雾蕴风华,半坡茶园翠绿鲜。
惜取新芽贵如玉,轻摘慢焙共月煎。
最是醒酒兼解渴,更欲乘风化茶仙。
随笔写首闲诗来作为《茗坡》的赏析,
甚是有趣,也最是合适不过。
陆希声,字鸿磬,唐代*治家、诗人、书法家、茶人。历任唐昭宗时的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太师。极具家学渊源,祖上多任宰相、工部尚书、诗人等。官居唐朝宰相,身为位高权重的*治人物,却是精于茶事。
在唐宋时期,文官若不善茶,等于是没文化的代名词。陆希声因时局动荡,长期隐居义兴。煮茶煎月,幽静山居,世称其居为“陆相山房”。宋代蒋之奇以“二十四桥芜没尽,溪边又有古时桥”之句赞誉有加。
欲在网络上了解一下茶人对此诗的赏析注解如何,结果非常触目惊心,不仅寥寥无几,还把“消渴”解释为糖尿病。陆希声的《茗坡》,是茶史上很有名的一首茶诗。但是在当下的中国,却遭受如此冷遇,令人唏嘘不已。
人类的茶文明堪称伟大,华夏的茶文化堪称深远。但当茶文化的流传已经十去八九时,当下的传承却是任重道远。当茶产业的数字步步攀升时,却盼望谁来负重前行?当人类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欢欣鼓舞时,人类精神文明的走向又该托付何处?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保留原创证据并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
原创文章发布唯一官方